中国还有货币主权吗?
有啊,怎么没有,中国人民银行才是我国唯一的法定央行,其他国家都是代理的! 国际社会的共识是,一个主权国家是可以拥有自己的货币(或汇率政策)的,但是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泰国率先放弃汇率目标,大幅贬值汇率,随后其他亚洲国家纷纷效仿。这就是放弃了货币政策独立权的代价——大规模资本外流、经济衰退。 同样,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出现了资本外流,为了维持汇率稳定而实施大幅增汇的做法,导致本币收益率上升,资金大量流入,从而缓解本国通胀压力。但这一措施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通货膨胀率上升、债务负担加重。
进入 21世纪后,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各国金融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更加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国际视野。在国际社会,一国政府已经很难像以前一样完全自主地实施所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反,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一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必须更多地考虑国际因素。
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国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要对可能出现的逆周期调节进行预案安排。当然,这不是要削弱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是说在实施这些政策时要具有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尽可能降低外部不利因素影响。还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间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和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