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胜门坐地铁怎么走?

孙金子孙金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北京,有这样一座桥,它没有“京”字头,也不在二环路里,但它曾作为北京城的标志与象征;有这样一条河,它没有海,也不是京城的第一大河(甚至不是五大河之一),但它是元、明两朝的护城河。它就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积水潭,而这座桥就是著名的积水潭桥——老北京的城名片和地标之一。 如今,再谈到老北京的城墙、牌楼、鼓楼、天桥……或许很多年轻人已经毫无印象了。若提到积水潭,不少人还是知道的。

而在民国时期,民间曾流传这么一句话:“先有积水潭,后有北京城”。这话有点夸张,但足以见积水潭的重要性。 在元朝时,这里被称为积水池。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原因很有趣——元朝建国之初,为了防御蒙古高原的敌人,曾经在今朝阳区定福庄东北一带修筑了一座规模巨大的城廓,将积水池圈在其中。为了防止敌人用火烧城,元朝在大城的四周挖了宽深各五丈的护城河。每当夏季降雨,积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积水池内。这地方的名称中有个“水”字。 到了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将国都定为南京,开始兴建紫禁城,并将积水池内的水引入城内。在今天的地安门附近还修筑了一条引清水入京的漕运河道。不过这条河道后来慢慢淤塞了。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记载了这样一段场景:“外城隍庙,旧在顺承门(东直门)之外,土人谓之‘斜街’;又曰‘聚乐部’,以元曲得名。有池沼,池侧故有城隍庙,每岁元夕,于沼内燃灯万株,光耀彻夜,为一时之胜。”这里的“城隍庙”就是指今天积水潭处的元、明、清三代的城隍庙。积水潭一带曾是元代的“聚乐部”——当时元代统治者专门为少数民族子弟开设的游乐场所。

到了清代,由于皇家在积水潭等处驯养珍禽异兽,所以这地方又被称作“御花园”或“后苑”。每年正月十五,皇帝都要在这里欣赏由百戏艺人表演的“内廷元宵”,而普通老百姓只能远远地站在西直门外观灯。 有城必有墙。老北京的城墙跟现在的大不同,是完整的城垣,东西南北各有城门,还有瓮城、箭楼等附属设施。

根据明代史料记载,北京的外城有九门,其中西南隅、西北隅各有一门,东南角和东北角各有两门。除了今日早已不存在的广宁门(正阳门)和通运门(崇文门)外,其他几座城门都在康熙年间修复过。

佘漫慧佘漫慧优质答主

从地铁鼓楼a口出站往西北方向的路口一直走,会有两块路牌,去往德胜门箭楼和德外大街的路牌,选择走德胜门箭楼的方向一直往前走,穿过德胜门桥就能看到德胜门公交枢纽站和城铁西直门站,继续往前走300米左右就会看见德胜门箭楼,德胜门箭楼边上便是地铁德胜门站的出入口。德胜门地铁站就在北京二环边上,是很多去往北京北站或积水潭医院的乘客经常换乘的车站。车站以邻近的地标德胜门命名。虽然名字里有“门”字,但实际上德胜门地铁站离德胜门箭楼还有近千米的距离,需在二环边的德外大街上行走一段距离方可到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