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中锋李慕豪排第几?
从个人数据上看,李慕豪的CBA生涯场均12.4分7.4篮板0.8盖帽,三项命中率分别为50%/36%/76%,这个数据放到联盟历史上来看的话,能进前五。 从竞技水平上看,李慕豪属于技术比较成熟的类型。他的进攻手段以篮下的杀伤为主,也有一定的中远投能力;防守端则能够利用身高臂展给予对手一定的压迫;组织策应方面,李慕豪虽然并不以传球见长,但能够在高位持球策应队友,有一定的传球意识。
从个人荣誉上看,李慕豪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CBA和NBA履历的球员(王哲林、周琦都没有过),CBA时期获得两次总冠军,在雄鹿和国王的夏季联赛中也都有不错的表现。 当然,李慕豪的弱点也很明显。首先他的体能是个大问题,往往下半场就会体能耗尽,进攻效率下降;其次李慕豪的内线威胁主要来自于接球后的双手暴扣,这种进攻方式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很难作为稳定的得分渠道;最后李慕豪的防守稳定性也有待提高,往往会被对手重点打击。
不过目前李慕豪也才刚刚度过自己的而立之年,运动寿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若能在体能上有所突破,并提升中远投的稳定性,李慕豪依旧有机会向顶级内线迈进。
作为传统型的中锋球员,李慕豪有着出色的身高优势,2米19的身高让他有着其他球员所没有的先天优势。他曾经被看作是男篮的未来禁区顶梁柱球员,但实际上他在最近两年的成长速度并不快。作为一名中锋球员,他的得分手段只有在内线吃饼和中距离跳投,得分手段非常单一。再加上他对抗能力一般,基本上没办法在禁区内硬钢,所以这让他很难在真正的高水平舞台上立足,易建联之后的禁区分流者会是谁还是个未知数。
王哲林在上赛季季后赛首轮的比赛中成功破除了季后赛得分荒,他也在最近几个赛季迎来蜕变,得分手段变得越发全面。在保持自己高位策应能力的同时,王哲林在禁区内也有着相当不俗的背身单打能力。他的对抗强度在所有中国内线球员当中算是比较出色的,这让他在禁区内对抗时往往占优。并且王哲林如今的罚球也有明显提升,虽然还没能达到稳定的程度,但至少不再成为他的拖累。
周琦在回归CBA联赛之后,他的能力较之前在火箭队效力时还略有下滑。不过抛开他这两三年没有真正打比赛的因素不说,周琦实际上还是保持着相当出色的水准。他的运动能力是国内其他球员无法相比的,所以这也让他能够在球场上做出非常规的操作,给对手制造足够的威胁。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周琦的自主进攻能力其实并不强,他基本上没什么背身单打的技术,得分方式多以吃饼和外线扔三分为主。这也是为什么外界会说他只能当4号位的原因,作为5号位他的自主进攻能力还是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