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策略有哪些?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价值占GDP的60%左右,提供就业岗位40%以上,对稳定社会政治局面、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还不强,盈利水平较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 那么,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在经营中运用哪些策略可让企业的经营效率更高呢? 1.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战略 提高利润空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于控制成本和费用支出,而成本的控制要从源头入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明确各项支出标准及限额。对于超出预算的部分要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采取相应的问责措施。
2.搭建先进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应包括财务制度、会计核算体系、资金管理体系、资产配置管理、成本管理、融资决策、投资决策、风险管理、预算管理等内容。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财务运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降低人力成本 企业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降低人工成本,企业应该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减少由于岗位设置不合理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同时通过培训来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从而提高人均创利能力。
4.积极开拓市场,增加收入 目前大部分企业仍然以内部消化为主,缺乏外部市场的开拓意识,实际上,企业更应该把目光瞄准外部市场,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挖掘潜在客户,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营收能力。 5.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 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利用现行税收政策,做好税务规划,是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企业经营策略一、强化核心理念,坚持差异化经营
近年来,在外部竞争环境下,农商行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通过经营实践的探索、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及业务模式的调整,农商行的资产规模、经营效益得到不断提升,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农商行只有强化核心理念,坚持差异化经营策略,立足本土、服务三農、支持中小微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
企业经营策略二、强化市场定位,打造特色金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客户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农商行原有的客户群体有所流失,而客户群体的优质程度也有所降低。因此,农商行应强化市场定位,发挥好作为区域性银行优势,把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中小微企业方面,农商行要结合地方经济特点,从信贷政策、业务流程、考核奖惩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提高农商行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在三農方面,要加大对县域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养殖户的支持力度。在零售业务方面,要坚持个性化、差异化营销服务,通过加强交叉销售、贵宾客户维护和代发工资客户营销服务,提高综合效益。
企业经营策略三、坚持稳健审慎原则,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农商行要处理好资产规模、业务结构、盈利能力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根据总体风险管理目标和具体风险指标,制定风险防范化解的措施和计划,切实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之中。坚持总量控制和结构性调整,加快完善风险管理政策,加强与宏观经济政策、区域产业结构联动调整,严格控制房地产以及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等行业的客户和区域信贷投放。要密切关注各类风险和各种潜在风险的交叉传递和转移,切实增强风险防范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完善信贷管理流程,加强前台部门营销和客户经理的营销意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履职尽责,明确尽职免责。加强风险预警管理和信用风险监测。加大风险处置力度,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