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配套企业亏损原因?

张西伦张西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对钢铁行业产能扩张带来限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国家对环保问题的重视,以及去产能化政策的推行,钢铁行业的产能扩张受到一定影响。作为钢材下游的造船行业随之受到一定的冲击,加上目前国际市场船舶价格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国内船舶制造企业普遍订单不足,经营压力较大。作为船舶配套的钢板企业,在行业整体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产品销量难以提升,收入增长受限;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空间被不断挤压,出现亏损也在情理之中。

2、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且规模较小,竞争异常激烈。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约4000家从事各类钢板生产的企事业单位,平均一家企业的年产钢量不到8万吨(相当于宝钢年产量1/35),规模较小的劣势在市场竞争中暴露无疑。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差,当行情不好的时候往往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抢占市场,这样一方面会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另一方面也会压低市场价格,加剧行业亏损程度。

3、新业务开拓难,利润增长点缺乏。虽然目前国内钢板生产厂家众多,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高端产品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比仍有差距,在产品结构上较为单一。面对国内市场,中小企业为了求生存、夺市场份额,常常采用低价策略,导致行业恶性竞争的局面无法得到改善。而在海外市场上,由于品牌影响力欠缺,中小型企业出口难度较大,新业务的开拓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近乎无望,增长的瓶颈难以突破,利润的增长点缺乏。

潘铁淼潘铁淼优质答主

造成我国主要船舶配套企业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市场无序竞争

国内船用中低速柴油机企业已形成生产能力的有6家,其中,仅上海就有3家,且都集中在闵行区。2008年我国承接新船订单6535万综合吨,其中有70%以上的订单为散货船。由于散货船对主机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造成6家柴油机企业为争得配套份额而互压价格,且压价已偏离正常的运行成本,最终使各主机厂几乎全部亏损。

二、技术基础薄弱

由于历史原因,致使船舶配套企业至今仍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技术研发体系。具体表现在:船舶动力、通讯、导航、监控制等核心技术严重缺乏,致使整机配置、系统集成和成套能力十分落后。再有,船舶企业缺乏现代船舶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及质量保证等基础管理技术,导致产品制造周期长,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低下,综合成本高。

三、资金严重匮乏

由于船舶配套企业在技术上受制于人,且船东不买国内配套产品的帐,致使我国船舶的本土化配套率还不到20%。低配套率造成船舶配套企业的产量、产值很低,因此企业用于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投资严重不足。2008年全年我国共承接新船订单6535万综合吨,仅此而已比2007年增长34.5%,船舶建造量增幅如此迅猛,而主机的配套率还不足70%,且船级较低。因此,我国船舶配套企业连应付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都不够,哪还有钱搞技改、搞开发、搞市场开拓。

四、国际垄断打压

目前,全球排名前10位的知名船用设备供应商,其全球市场份额已超过75%。其中,仅芬兰瓦锡兰集团和德国MAN B&W公司所生产的大型船用主机的全球市场份额就已超过80%。且世界前十强配套商几乎已完全垄断了国际船舶市场上的中高端船用设备市场,而占据市场份额不足20%的中国船舶配套商只能以低价去争夺为数不多的中低档产品市场。

综上所述,造成国内船舶配套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船舶配套业自身的技术缺陷以及船舶造船企业本土化配套率严重不足。同时,资金短缺和市场恶性竞争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