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算不算内蒙?
从地理上看,内蒙古的主体是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这两个地方都属于锡林郭勒-张家口生态功能区。而北京的西北部属于这个功能的范围(密云水库所在地区、延庆山区属于燕山山地-波状高原气候区)。所以,从地理上来说,首都圈确实是内三蒙的一部分。 但是,我们通常说的内蒙古自治区,其实指的是1947年成立的内蒙古自治政府,它的管辖范围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
也就是说,在历史上,“内蒙古”这个词,是指今内蒙古自治区全境+今天的河北北部与山西北部地区。而在清朝时期,这些地区属于直隶省,当然也不包括今天天津的大部分。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今天有人跟你说起“内蒙古”,你猜他是指广义的内蒙还是狭义的内蒙? 这个问题看起来挺无聊的,但是,如果你看了新华社最近公布的《新华字典》第12版增补词语,你就不会觉得无聊了。因为这里面有这样一条: “内蒙古”加“自治区”,这词组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而且出现在标题里时往往还会被强调出来,比如: “内蒙古”前用黑体字标识,表示它被强调了;“自治区”前面有引号,表示这个词组是被特意加上去的。
那这个短语到底什么意思呢? 根据我查到的资料,这个词组的含义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固定下来的,特指内蒙古自治区。而上个世纪初,人们提到“内蒙古”的时候,往往是指除京津以外的今河北省北部和山西省北部地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晋北和冀北。 这么说起来,如果把“内蒙古”比作为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个人的祖籍应该是山西省或者河北省,而不是内蒙古自治区,而他/她今天所生活的地区,则应该相当于民国时期的察哈尔盟和热河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