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乒乓球国套胶皮?
国套是国产套胶的简称,由国内的制造商生产,通常有粘性,海绵厚度比较厚(2.0以上),适合配合较厚的底板使用,特点是打法比较全面; 国外套胶是指国外的品牌和制造商生产的套胶,按厚度分一般分为2.1、2.2、2.3三种,2.1最薄,2.3最长。 国外的套胶品种很多,而且各有特色,比如蝴蝶的套胶,一般是海绵稍薄,弹性较好,可以快攻也可以弧圈; 斯帝卡的套胶,一般会加入纤维,使套胶具有更长的寿命并且可以减轻下坠感,增加上旋球的力量; 多尼克、普里姆等品牌的套胶则是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颗粒,以增加套胶的摩擦系数,配合旋转强烈。
总之国外的套胶因为品牌较多,选择种类也很多,可以满足不同技术打法的需要。 国内和国外的套胶在性能上的区别主要在海绵的软硬程度、海绵的厚实程度以及底板的搭配上面体现出来;价格方面同样有差别,但是并不大。 所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建议购买国外的套胶产品,由于技术的升级换代,其使用寿命也明显大于国套。 如果作为入门学习或是经济不允许,可以先买国套练习,等到技术和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换好的套胶。
一般指国产的套胶,目前主要有红双喜和双鱼两个品牌。国套相对来说,摩擦较日套更为生硬,在落点和旋转上更为犀利,更适于弧圈球选手使用,不过对于动作要求更为严格,容错性不高,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友好。国套大致可以分为红胶,生胶和颗粒三大类。
生胶/生胶套胶:
生胶实际上就是没有经过熟化处理的橡胶皮层,摩擦时没有明显的滑球感,击球感非常硬实干脆,击球速度非常快,但是一般不能制造更多的旋转,同时如果不能很好控制回球的弧线,生胶使用者很容易出现下网问题。
生胶在进攻时的站位一般比较接近台面,通常使用大板或者直板横打、直板两面横打的打法,以极快的速度,较少甚至没有旋转的球击穿对方防线。同时生胶又分为颗粒生胶(生胶之上有凸起的颗粒状)和光板生胶(完全无颗粒),前者摩擦时的下沉性相对较好,可以通过制造下沉球来达到落点变化等目的,或者在对方接球站位较靠前的情况下通过制造下沉严重的球令对方无法发力而出现下网甚至直接回球出台。
光板生胶由于自身摩擦系数较低,因此在制造下沉球时需要比颗粒生胶击打来球更深一点,同时要减少发力并且使用一些小手腕等技巧来控制弧线,较难掌握,对于握拍稳定性以及手型打法有一定的要求。生胶的使用者多为男子运动员,在1993年世乒赛上,生胶选手在男单32强中占据了其中的20个席位,显示了生胶打法的威力,生胶在削球为主流进攻打法的时代,具有极强的相持攻击性,同时击球速度快也是其优势,不过受到削球打法的衰落以及弧圈球打法的兴起,生胶手的实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同时随着反手生胶的增多,使生胶手在反手位也很难占据主动,因此生胶手数量也大大减少,目前在世界乒坛中比较著名的生胶手有中国的尚坤,日本的前田美优、谷垣佑美、赵平,希腊的吉奥尼斯、韩国的郑荣智等。
而女性使用生胶的一般都是采用无机胶水粘贴,使生胶的性能下降,下沉性增加,由于女性力量普遍较小,击球时更多的在落点而非速度上寻求主动,在女队一般也被称为长胶。
同时生胶具有很短的击球距离,也适用于直拍运动员在反手位使用,著名的前国手王皓就是采用了直板两面横打的形式,两面使用生胶套胶,同时在正手使用一面长胶来扰乱对手的击球节奏。
虽然生胶自身击球速度非常快,同时不转的来球也使得生胶在落点上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生胶不能制造足够的旋转,对于大多数选手而言威胁性仍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