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水疗是起什么作用?
在医院工作,看到有患者来做水疗,觉得很好奇,这玩意儿到底起什么作用啊! 于是专门写了一篇科普文,希望大家喜欢~ 如果觉得有用,点个赞再走哦~
什么是水疗? 用浴剂泡澡(俗称“洗澡”)、用湿纸巾擦洗身体(比如女性月经期间使用的一包卫生巾长度大约为1米,浸透水后重量约为600克,而普通沐浴露洗完澡身体表面残留的物质厚度约为2毫米左右;若用水清洗这些表面残留物质基本都能冲干净),以及进行药浴等都属于水疗的范畴。 水疗就是利用液体(水)作为媒介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水为什么能治病? 因为人体70%都是由水分组成的,当我们皮肤完整时,可以阻挡部分病原体入侵人体;而我们身体的水液则起到运送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的作用。当人体某一个部位患病时,通过水的浸泡,药物就可以直接被皮肤吸收进入体内,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当人体肌肉获得充足水分后,肌肉组织就会软化,纤维弹性增加,疲劳状态得到恢复,疼痛症状也会随之减轻。所以,水在预防肌肉劳损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 水还具有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等功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水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不是喝得越多越好。过量饮水会增加肾脏负担,诱发急性肾衰竭。同时,睡前大量喝水也可能会造成水肿。 当然,正常饮水是不会引起上述症状的。通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应该饮1200ml左右的水。
总而言之呢,合理补水、适当水疗,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呢! 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人群不宜进行水疗,如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全身浮肿病人及婴幼儿;还有体温低于35℃的患者也不能做温水浴。在进行水疗时,也要注意水温不要过高或过低,以免引起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