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钓鱼台在哪?
现在的钓鱼台国宾馆,是1958年修建的。 地点在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甲20号(原址位于正阳门箭楼西北侧)。 钓鱼台国宾馆占地7公顷,有各类别墅、会议室、餐厅、招待所等100余座建筑。 有“水上宫殿”之称的古月堂; 装饰精美的紫竹斋和翠竹斋; 能观赏到中央领导同志生活画面的松鹤楼…… 这些建筑与大自然有机融合,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从空中鸟瞰,整个宾馆呈圆形,中间高,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蜻蜓。 为迎接国庆十周年,1959年国庆节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为使馆题写了馆名——钓鱼台国宾馆。 这十个字至今仍镶嵌在正门的门楣上。
为了建好这座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宾馆,当时的政府不惜投入巨资,遍寻全国各地的优秀设计师和工匠,请他们来京参加设计和施工。 从1953年动工建设,到1958年下半年基本完工,这其间经历过无数次的设计修改和工程调整。 为了把这座现代化的宾馆与优美的环境和谐地统一起来,设计者力图使建筑的轮廓线和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协调。因而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群布局手法中的借景、对景等工艺。 在正门的四周,设计者特意留下四扇大门,目的是为了“借”正阳门的雄伟气势,使来访的客人一出正门就能感受到宏伟的民族特色。 而进入大门后,客人将会看到一条用水泥砌成的大河,它并不是真的河流,而是宾馆内的一个水景喷泉。这条“长河”东端有一座汉白玉桥,将客人引向宾馆的主楼。
主楼的门口有两只由名家雕塑的大丹顶鹤,象征祥和、喜庆。 迎宾大厅的天花板上绘有彩色游鱼,仿佛在碧波水中畅游。而在大厅的一侧还安放着两只古朴的陶制鱼缸,里面饲养着金鱼。每当有宾客到来,服务员就会将鲜花放在鱼缸前的瓷桌上,使得大厅内更加灵动鲜活,充满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