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属什么五行?
草木,从广义角度来看属于木的范畴,从狭义角度看,草木是特指“百草”中的一部分,即草本植物(草本亚纲)。我们通常说的“草”一般就是指“草本”。 那什么是“本”呢?“本”就是草木的根。《说文解字》:“木下曰本。”可见,“本”是指草木的根部。古人对“本”作树木的理解——树身下部粗而坚硬的部分。 所以,广义的“草木”和“竹木”是一个意思;而狭义的“草木”则是由“竹木”“藤木”等植物演化而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词:“竹木”、“藤木”、“灌木”、“乔木”等等。这些词中的“木”字表示的都是“竹木”、“藤木”等一类植物。这一类植物的共同点是,它们的植株一般都较矮小,所开花朵大都微小且芳香,花序都是顶生成束状。
古书上说“草木”时,其实大多时候指的是狭义的“草木”——即现在的“草本植物”。我们今天所说之“草木”,在古人的语境中其实是表示“草本植物”的意思。 为什么用“艹”不用“木”? 《康熙字典》引《唐韵》:“艸,同‘草’。”也就是说,“草”和“草”在古代是通假字。
“草”的字形演变如下: “草”字的甲骨文字形像两株禾本科的植物。金文的字形像一株带叶的草。小篆的字形进一步简化,成了今天的草书、隶书、楷书。 今天所说的“草”字,其实是在不断简化的一个汉字。它的本义已经很难确指。现代汉语词典把它列入“多音字”,有两个读音:cǎo 和xiàocǎo。前者一般只表动词“草率”之意;后者一般表形容词“草率”或“粗糙”之意。但是这两个音在古文中都读xiào。现代学者考证,这个字可能表示的是用草来缚鞋、裹脚的意思。(参徐中舒主编:《康熙字典·序》) 所以,“草”在古代还有一种意思是“收割”,这个意义一直延续至今。例如,我们形容一个东西不好时就常说“草率(cuò)行事”。这个词中还保留了这个字的原始含义——“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