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环什么时候修的?
1950年,当时还叫北京郊区行政委员会。 (来源:北京市档案馆,全宗号J-286) 19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划分行政区划的通知》,其中指出: “为了便于领导和管理,同时考虑地理条件,以县为单位,分别划给相邻省、市管辖,实行市管县的体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辖昌平、怀柔、延庆、门头沟、房山等区及通县(通州)、平谷、密云等县,市区仅辖四区(东、西、朝、海)。
1950年后,又先后划出昌平县、怀柔县、延庆县设立专区,划归北京管辖;划入房山县和涿县的部分地区设置房山区,并将原属河北省的通县并入城区。到1954年底,北京下辖六区、一县,即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崇文区和宣武区以及延庆县。
1953年到1957年间,国家陆续启动“建国后第五次公路修建高潮”“新线建设”和“公路网完善工程”等项目的规划与实施,逐步建立了以首都为中心的辐射状路网。作为京城的郊区,北、东、西三面都被高速公路包围。
1984年,北京开通了第一条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随后又建设了八达岭高速、机场高速等。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除了东西双向的四环路没有通车之外,环线高速公路的建成使北京的高速公路网络初步形成。
1998年后,随着四环路全线开通,绕城高速公路建成,北京形成了现在的四环、五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