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取沐好吗?
“如沐春风”这个成语大家耳熟能详,用来形容与别人相处时非常好就像沐浴和煦的春风一样舒服温暖,用字很传神。 “沐”是清洗头发的意思,所以引申为“洗涤、沐浴”等含义。 《礼记·檀弓下》里有记载:“幼子齐,庶孙沐。”就是说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孙子孔伋还有儿子齐出去游玩,路过泰山的时候,在庙里休息,孙子替父亲清洗头发(就是沐浴),儿子替祖父洗身体。 可见在古代沐浴是很常见的事,而且带有一定的礼仪性质。
春秋战国时候有一个叫做“兰汤辟邪”的仪式,据说在当时非常流行——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人们会用香料煎煮香水浴,来祛除体内的病气,迎接新年的到来,这已经属于保健养生的范畴了。 秦朝建立以后统一了度量衡,制定了标准制度,其中就包括衣服(包括帽子、鞋子在内)的长度,而洗头洗澡的次数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每十天一次。
到了汉朝,官方仍然保持每十天沐浴一次的记录。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开始流行“洒扫式”洗浴,也就是不脱衣服洗一洗,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而普通百姓能洗上干净的水已经很不错了,哪像现在每天可以洗澡甚至洗衣服,在宋代以前这是很难实现的,因为缺乏方便的热水设备和洗衣设备。 直到元朝出现人工煤炉,用煤炭烧水成为可能;再到清代出现了热水瓶后,才慢慢普及起来。
我很好奇一个名字好听的姑娘会拥有怎样美好的童年,于是搜索了一下“如沐春风”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有个姓胡的女孩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里人都对她十分溺爱。她出生后不久,父母就给她请了一位姓高的绅士做家庭教师,教授她英文、算术等知识。 可是好景不长,后来战乱,家境中落,她不得不辍学,跟着家人前往西南避难。
虽然失去了优越的家庭环境,但小胡却因此结识了李济深将军的儿子李宗仁。两个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可惜好景不长,李宗仁后来去了台湾,他们这段恋情也就无疾而终。
此后小胡进入了成都外语学校学习,期间她遇见了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男人——她的老师傅斯年。
傅斯年是著名史学家,也是清华学校的创始人之一。他比小胡大很多,曾有过两次婚史且有一儿一女。可即便如此,他仍然对小胡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当然小胡并不是完全没有异议,因为她知道这位学识渊博名声显赫的老师已经是有妇之夫,况且自己的父母并不同意二人之事。 可傅斯年和过去不一样,他不顾一切地写信给小女孩倾诉衷情,信中对她的称呼从“胡小姐”到“你的胡”到“我的宝贝!”如此温情缱绻,让她无法抗拒。
就这样,这场相差38岁的恋曲终于修成正果。婚礼当天,所有宾客都发现傅斯年的眼里满是温柔的笑意,只有小胡低头不语,满心的踌躇。 其实这个小姑娘心里并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新娘,而是像一个偷吃了糖的孩子,满心欢喜又有一丝惶恐。
婚后傅斯年带着妻子去台北定居,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而在大陆,他的亲人因抗战遭到迫害。 小胡则继续留在成都,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当地的外语教学,并培养出多位外交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她曾应联合国之邀前往欧洲,担任联合国译员。
1972年,在联大大会上,她与美国总统尼克松相遇,相视一笑。 或许她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被用于形容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浪漫的比喻。 但我想她一定会微笑得知,有个人曾经如此热烈地爱过她,有人如此真诚地赞美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