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属五行属什么?
1. 《说文解字》解释“宥”字的读音为 “尤去声”,段玉裁注为:今俗别作猷、繇二音,无此字。按:“犹”本读如“优”,以与“由”别也;后加口为“猷”或加女为“繇”(见上引王念孙语),而读若“幽”矣。故“宥”亦借为“忧”,又借为“寇盗之寇”,非古“宥”之本音。《释言》“谋也”即“忧”之通假。 据此可知“宥”的古音是yōu,并非yuò(或yòu)。
2. 《说文解字》解释“”的本义是“宽也,从广九声”。徐铉在“广”下增一“夕”旁,注云:“本从夕。夕者,宽之省声也。今别作宥,非是。”这是徐铉等人对汉篆的误解。其实许慎已经解释了“从广”的原因——因为古文字中“广”表平声。
3. 关于“宥”字的来源,清人朱骏声有如下考证: 《说文》曰:“,宽大也,从广九聲。”段玉裁曰:今俗别作猷、繇二韻,无此字。按:猷,古文作,见《礼记·中庸篇》及《周礼·天官·大宰》“九两”注。《诗·小雅·节南山》正作猷,《召南·采蘋》笺:“皆猷,宽也。”此其正体也。 《玉篇》:“,同游,从广由声。”《六书略》引《说文》:“九声所以为音也。广部之声,由声出焉。” 《诗》:《召南·採蘩》传:“修,治也。”《韩诗》作“脩”。○传“脩,治”者,谓修治采蘩之事。笺“脩,犹”者,谓修治之事犹宽裕之也。
此可见,“ ”的字根是“尢”而非“由”。《六书略》所举乃汉代通俗说法,并不正确。因此,“ ”既不是“由”字,也不是“繇”“猷”(或作))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