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煮馄钝好吃?
作为福建人,我吃过的馄钝,是这种,在厦门叫做馄饨(去“水”字) 用虾米、鲜肉、葱花做馅,皮薄,一个能吞进整个馅儿。煮熟后浮在水面上,扁扁的一颗(和饺子不同),白白的皮,绿色的葱花点缀其中,十分诱人食欲。 我喜欢吃烫的馄钝,所以一般是清水加盐加葱加一点点油烧开,然后下馄钝,用筷子搅散(不要揉、捏),煮开就熟了,可以加点香菜提香。 煮汤的话也很简单,猪骨汤、鸡汤都可以,下面推荐的是土笋冻里面用的鸡汤做法:
鸡切大块,放入冷水锅中煮开,去掉鸡血,冲洗干净;
砂锅放足量清水,倒入鸡肉,大火煮开,小火慢炖3小时,期间不断撇去浮沫;
加入盐、白糖调味,炖至酥烂脱骨即可。 如果怕鸡汤太油腻,可以把油撇掉再煮。 这碗汤用来泡软软的馄饨很好吃! 还有一种海鲜版的馄钝,在厦门叫做海蛎煎,是用海蛎和鸡蛋炒制成的。有些地方的人把海蛎叫作蚝或者牡蛎,把煎成块状的这道菜叫做蚵仔煎。 这个我们当地做法是:鸡蛋打入碗中,加少许细盐打散;新鲜的牡蛎用清水冲洗干净(一定要用清水直接冲洗,不要用洗洁精等清洗!会破坏它本身的鲜美味道),沥干水分备用。平底锅烧热,刷一层薄薄的油,倒入蛋液摊平,待底部成型以后,把海蛎铺在上面,小火煎至定型并熟透,就可以啦!
猪肉大葱馅的馄饨最好吃,把猪肉和大葱剁好的馅,然后加少许盐和油,把馄饨皮包好,水烧开了煮馄饨,等水再次烧开了,放一小碗凉水进去,等水再次烧开后就可以打捞了。这样煮出来的馄饨又香又美味。 馄饨是一种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的吃食。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馄饨本是古时的一种人名。《史记》载有:颛顼有三个妻子,一个叫骊姜,生子名曰犁均;一个叫女禄,生子名曰柏引;一个叫女娟,生子名曰义均。又有《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胥华之山……有有神处,……名曰犁戚”。 从中可以看出,犁均、柏引、义均、犁戚等等,都是人名,而且是远古时代的神灵之孙。
馄饨皮
后来,人们觉得人名和食物用同一名称不雅,就将“馄饨”用作专用名词。东汉时,人们又把馄饨说成“浑沌”,并且给它附会了一个相当美丽的神话故事,即所谓“盘古开天地”:在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混沌如鸡蛋,盘古生在其中;过了1.8万年,忽然醒了,见周围黑暗难忍,就用一把神斧劈开了浑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从此世间才有了天和地以及各种不同的生物。天和地之间架了一根柱子,就是盘古自身化成的。后来天地继续扩大,盘古也继续长高。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的身体也长到几万里。天地完整了,盘古也精疲力尽了,他躺倒下来,死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变成了日月、风云等和江河、土地、草木等。这个故事后来在楚国广为流传。大约在距今2300多年前,楚国的鄂城还留有“浑沌祠”,专门用来祭祀“盘古开天地”的古代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