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字的五行是什么?
乙,简体字“乙”。 部首:艹。本义为木或草的生长茂盛的样子;引申指事情顺畅而迅速地发展和变化;再后引申指文字、书写等。 繁体字“乙”(未收录)由“乙”和“文”两部分组成。“文”即文字、文章之意。所以,繁体字里乙的字形是在“乙”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文”而成。
乙在《康熙字典》中的页码是385,解释是:【子集上】【乙字部】乙 ·康熙笔画:10 ·部外笔画:3[1] 乙,古文作「」,象草木重荫之形。凡物覆而阴者皆曰乙。「乙」即是「枝」的意思。如诗词中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风摇青嶂弄轻烟,雨过碧云开晓日。一径落花红染水,数声幽鸟绿衔泥。柳暗花明春欲去,珠帘画栋朝又晖。」其中「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皆说明树木成荫,暗指春天即将过去。
《说文解字·艸部》:『乙』「象草木覆陰之形。」段玉裁注:「此與‘叢’、‘從’古今字。甲者,植物之初生也,如甲萌。乙者,植物之盛者也,如乙茁。」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其中的「夭夭」,形容桃树茂盛。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四:「今人于行文之句,动称‘千条嫩柳,万点芳菲’,其实古人用字甚严…古人但言‘柳明’不言‘柳暗’,亦不言‘花红’而言‘花色’,‘明’与‘色’字,须按临本字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