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模式有哪些?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是离不开幼儿园的,在幼儿园里,他们不仅能学习到知识,还会结交很多的朋友,他们的成长,见证了家长的成长,这是家长希望看到的,那么常见的幼儿园课程模式有哪些呢?
幼儿园课程模式是指某个幼儿园在办园理念、教育目标、内容形式、方法途径以及评价方面所体现的个性化体系。它包括课程目标的定向,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组织的方式和方法,课程实施的特点以及课程评价的结构和主体等。
1、以幼儿发展为宗旨的兴趣型课程模式
此类课程模式最为普遍,它不以直接追求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以幼儿发展为本,完全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幼儿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身心素质,充分显示出生活的价值、游戏的价值、创造的价值的课程模式。如“幼儿多元活动探索课程”,以三大领城(生活世界、人文世界、科学世界)、八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一百多个主题活动为企业纲领,设计出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八个学习领域。再如“幼儿园综合主题课程”包括十个主题(我和植物、我和国旗、生日宴会、我的家、我能行、快乐的小司机、幸运之星、小老鼠奇遇记、我和妈妈在一起、我长大了),每个主题包含一个主题目标、相关知识的准备、活动小结和相关的评价等内容。
2、以学科为骨架的程序型课程模式
此类课程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着力于知识本身内在联系的探讨,强调逻辑、强调教学过程的程序性。当然,此模式在幼儿园实施时必须对原来课本知识进行筛选、加工和处理,使其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如上海幼教研究所组织的编写了一套《幼儿园教育教材》,这套教材的特点是:从幼儿实际的水平和经验出发,注意反映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重视幼儿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及潜能的培养,采取幼儿易接受的活动形式,注意多领域的相互交叉和联系。再如,北京语言学院附属幼儿园使用的《语言教学参考资料》,有“语言学习包”、“阅读写作范例”、“汉语拼音卡片”、“看图说话范例”、“听话能力练习”、“发音练习”、“语言教学游戏”等,内容翔实,形式丰富,非常适合幼儿园使用。
3、幼儿阶段特点的方案型课程模式
此类课程模式是针对幼儿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而设定的,着重在幼儿对知识的接受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强调幼儿的学习和活动体验。它既是幼儿园课程模式的一种具体选择,又是一种实践性活动和过程性评价。如在江苏苏州等地推行的一种“生活方案课程”,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确定的,有卫生、饮食、生活安全和生活中的礼仪等多个主题;实施的方式是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谈话、观察、实验、外出活动等;评价则是以幼儿的生活能力为主,如自己是否学会了擦皮鞋、给花草浇水、整理桌椅等。又如“生活数学”,针对幼儿生活经验的缺乏和对问题的感受、理解和表达的不精确性,通过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现象,让幼儿在对生活情境的感悟、观察、讨论中掌握有关数学的知识、观念与技巧。再如台湾刘宇庆博士设计的“幼儿园活动方案”,以幼儿的发展本位,强调方案活动课程的三个原则(即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原则、兼顾个别差异与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原则、使教育环境适合儿童发展原则)。教学内容分六大领域,活动类型分十项,包括:1、日常生活活动;2、运动;3、音乐及节奏活动;4、故事及想象活动;5、艺术表达活动;6、科学探索活动;7、解决问题活动;8、社会活动;9、语言及文字活动;10、辅助性教育活动。
从世界幼儿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幼儿园课程模式必将走上多样化的道路上。以上三种课程模式各有千秋,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三种模式可以并存,取长补短,让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按不同的模式发展。当然,对这三种模式一定要进行创新,以体现时代的要求。总之,在幼儿园实施课程模式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走个性化道路,避免“千园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