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痰可以做雾化吗?
雾化吸入疗法是将液态溶液或悬浮液通过雾化装置分散成微小颗粒,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呼吸道的一种治疗手段。近年来,雾化吸入疗法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雾化吸入具有起效快、局部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与静脉给药相比明显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尤其适用于不能接受或不能配合接受口服或静脉药物、无法耐受雾化吸入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但临床工作中也发现,雾化治疗中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情况。
1、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种类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祛痰药、抗菌药物及中药等。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为控制支气管痉挛的一线药物,常用的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祛痰药,主要用于稀释痰液,帮助痰液排出,常用的有盐酸氨溴索、N-乙酰半胱氨酸。而抗菌药物,尤其是全身用抗菌药物,普通细菌性肺炎时并非常规应用指征,一般仅在病情严重、有肺脓肿形成或有其他并发症时才考虑全身应用抗菌药物,且应依据痰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雾化吸入抗菌药物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不推荐雾化吸入抗菌药物常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尤其不推荐地塞米松等全身性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
2、常用雾化吸入装置包括压缩雾化泵、超声雾化器及射流雾化器。儿童应首选压缩雾化泵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超声雾化器由于雾滴颗粒太大和雾滴周围可能被细菌等污染,因而不推荐用于雾化吸入治疗。
3、目前临床上尚在使用的一些中成药注射剂(如痰热清、喜炎平、炎琥宁、参附注射液、醒脑静以及含有该类注射剂的中药注射液微生态制剂等),以及静脉用的含有非渗透性高分子聚合物的乳剂(如脂肪乳),也不应通过雾化经呼吸道给予。
目前,雾化吸入疗法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在目前尚无统一管理规范的情况下,根据临床实际,建议:医疗机构应制定雾化吸入疗法管理规范并培训、督导临床实施;药学和临床医学专家共同制定和定期审核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与雾化有关的药物目录和医嘱模板,提高处方/医嘱质量,保障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