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蜜饯最好吃?
喜欢南方的甜,喜欢雪媚娘、紫薯、芋圆、西米露这些食材,所以做的蜜饯也偏南方风味~ 下面推荐的几种都是自己做过的,味道好,做法也不难!
1.话梅小番茄 喜欢的宝宝一定要试试哦~酸甜的话梅味儿裹着沙软的小番茄,一口咬下去就爆汁儿!特别好吃!做法其实跟做蜜枣差不多,不过最后一步烘烤的时候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烤糊。
2.玫瑰糖 这是过年做的一款应景小食,做法相当简单了,就是炒的时候注意掌握好火候,颜色稍变深就可以关火盛出了。放凉后口感会更佳。
3.草莓冻干 夏天吃的清凉小食~把新鲜的草莓用冷冻干燥机做成冻干草莓颗粒,拌上酸奶或者冲水喝都很可!
4.金桔糖 这款蜜饯的甜味主要是来自冰糖,金桔本身带有一些果酸,所以不会很甜腻。如果喜欢更甜的可以适量加点白砂糖。
5.黄桃糖果 这简直就是童年回忆杀呀有没有!小时候五毛钱一块的黄桃酥现在好像不常见了,所以我做了改良版的黄桃糖果,酥脆的饼皮包裹着软糯的冻干黄桃块,两颗就很大一颗啦 ~
6.柿种 超好吃的零食!脆脆的一颗,里面是粉红色的果肉,有一点柿子的清香味,很好吃!!
蜜饯是中国汉族传统的一种非常著名的食品,其加工工艺源远流长,品种样式繁多,口味香甜酥脆,在中国南北方均有分布。蜜饯的制作多以果蔬为主要原料,以糖或蜂蜜,饴糖等为辅料,通过糖煮糖渍等工艺制成。
蜜饯之所以有“蜜”字,源于“其味似蜜”。传统蜜饯是利用糖的保藏作用制成的。因为糖能把食品周围的水分吸干,微生物没有了适合的环境,无法生存和繁殖,食品就“长”时间不会变质。早期蜜饯所用的“蜜”,并非今天所说的蜂蜜,而是饴糖。饴糖味道甘甜,营养丰富,不但含有糖类成分,而且还含有磷、镁、铁、钾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等功效。
蜜饯的历史很悠久。大约5000-7000年以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先民已经学会了利用蜜和枣治病。《礼记·内则》记述了蜜饯枣的制作:“小宰杀羊,纳于盘,加于俎,上枣于醢……皆用脯,脯枣必见其毕,榛栗脯苏皆有折之,以脯、醢说枣。”脯枣,即为蜜枣。这里不但有蜜枣的做法,还记述将脯和饴糖渍的苏同脯、醢(肉酱)一同用来搭配枣子吃,有解腻和健脾胃的作用。这里所说的脯和醢的制法也一并作了记述,“捶一寸,裹之以盐,加于凡肉之上,干而食之……捣肉为酱,加盐于中, Nx之,以荐黍稷。”脯即将肉锤碎后,加盐腌干;醢就是加盐捣碎的肉酱。
汉代,对脯的制作方法已经非常熟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葡萄,当时的葡萄是鲜的,不容易保存,按照制成脯的办法制成的“葡萄干”、“葡萄酒”、“葡萄酥”等食品,既可品尝,又可收藏。那时的葡萄酒,是以葡萄浆汁浸渍在已制成的葡萄脯中而浸提出其中的糖份,以利于保存,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葡萄酒。
南北朝时期,蜜饯得到了发展。陶弘景所撰《本草经集注》记述:“蜜姜、蜜房,皆生蜜煎曝为之,即今时俗所用蜜晒物者也。蜜晒物,即蜜饯也。”其制作方法,《荆楚岁时记》有注:“以梨、枣、栗、桂、白莲、乌菱、槟榔、龙眼、荔枝、石蜜、蒲桃花、阿得等作饮服之。”
唐代开始,蜜饯的制作方法有了新的发展,即先将原料晒干,洗刷干净再浸糖蜜,味道更佳,人们称之为“糖晒”。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有当时用“糖晒”制作的果品有“糖晒梨”、“糖晒栗”、“糖晒枣”等,而且方法被广泛使用。
宋代,蜜饯制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从东南亚引进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果树,并且大量在南国种植,为蜜饯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北宋东京出现了许多制作蜜饯之类食品的手工业作坊,有的专以制作蜜饯之类食品作为商品出售。有史料记载,大中祥符年间,东京相国寺僧人在每年进贡朝廷的贡品中就有“糖饯嘉橘”,每10个糖饯嘉橘放在红罗盒子作为进贡的贡品。南宋《武林旧事》记载市场上就有“灌熟糖枣、荔枝、林檎、金桔、雪枣、糖莲子、汤板糖、藕、香橙、西府酥、乳糖、灌糖”等食品供应。北宋朱翼中《北山酒经》记载还用“糖晒”制作枸杞干酿制浸酒,说明蜜饯不仅用于食用,而且可作其他酿制。
明清时期,蜜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品种和制作方法均超过前代。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有蜜制食品有“杨梅、橄榄、藕、马牙枣”等。清《燕京岁时记》记有蜜柚、糖制藕、榄脯、梨脯、柿饼,尤其是藕,是当时北京蜜饯用的最多的原料,有“糖淋莲子、糖南枣、糖红桃、糖冬瓜、糖核桃、糖榛子、糖柿子、糖豌豆、白糖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