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水盆哪家好吃?

赫漫韵赫漫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看到很多人推荐,我也来凑个热闹(^o^)/~ 作为一个在蒲城土生土长的90后,很多美食都吃过,但是要说水盆,我认为还是南桥的“老郭家”味道一绝! “老郭家”具体位置在南桥十字路口往西一百米左右,一个小胡同里(南桥小学附近),门面很小,只有两张桌子,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却是很多蒲城人心中的白月光。

“老郭家”只卖早饭和午饭,早上卖油馍、豆腐脑、荷叶饼等,午饭后就收摊了,下午没有人,晚上也不营业。去得早了没位置坐下,而且人很多,很挤,去晚了又吃不到~~~真是让人很纠结~~(。ò ∀ ó。) 但是吃一次就足以让你忘乎所以,尝过一次就会令你念念不忘。

首先上菜很快,都是现做现卖,你点完菜,服务员会给你一碗清水,清水里有醋和辣椒,你自己调好之后,菜品就会立马上桌,这碗汁儿你必须要喝干净,否则就是辜负了主家的诚意啦~( ̄▽ ̄~)~ 必点的特色菜有:灌汤包子、糖蒜、小酥肉、炒米饭。

①灌汤包子一定要蘸着醋和辣椒吃,一口咬下去,皮儿薄而有劲道,肉馅鲜嫩,汤汁饱满,回味悠长。

②糖蒜是腌制过的,脆生生的,很开胃。

③小酥肉外脆里嫩,沾满浓浓的椒盐味儿,咬一口掉渣。

④炒米饭是用鸡蛋和葱花炒制的,粒粒分明,香而不腻。 除了以上这四样,还有麻食(类似水饺的一种主食)、煎饺子、煎饼卷黄瓜等,也好吃到爆啊~~~ 我一般都是一次性点一大堆,拿不上饭盒就装塑料袋咯(#^.^#)

如果你来到蒲城,一定不要忘了尝尝这人间美味哟~~

柏传银柏传银优质答主

在蒲城,“水煎包”和“羊肉泡”是数得着的“名牌小吃”。但要说传统正宗的美食,还得是水盆羊肉。

去蒲城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县城并不大,一条“昌盛路”就横贯了东西。在这条路上,有好几家店都经营着“水盆羊肉”。这些店门口总是挤满了等位的人群。而在这“几家争鸣”的形势下,有一家生意尤为红火,常常是“一锅难求”。这就是被人称为“水盆羊肉祖庙”、“水盆羊肉教父”的邢记水盆羊肉。

听老板娘讲,邢记的前主人邢文瑞,曾是清末咸宁县衙役,后来在城隍庙口摆个水盆羊肉小摊维生。因其熬制的羊肉汤“白如银、清如水”,又因他常年为城隍庙当差,人们便将邢文瑞的羊肉称之为“城隍庙羊肉”。

后来,他将羊肉铺迁到西街口,生意愈发兴隆。1952年时,邢文瑞年迈体衰,便将羊肉铺转给了两个徒弟掌营。之后,两家沿用“邢记”商号相继开张。1974年,老板娘的丈夫王斌的二叔王福祥从河南逃荒回到蒲城。而邢文瑞的一个徒弟王进祥已去世多年,王福祥便入赘王家做其义子承继王家邢记羊馆。王斌的父母也相继来到店里帮忙。1980年,王福祥不幸病逝,王斌接班继续营务“邢记羊肉馆”。2000年王斌辞世后,其妻张淑玲又继承了“邢记”商号。

邢记的羊肉在选料和制作工艺上有着独到之处。据张淑玲讲,邢记对所用之羊的选择上就十分严格。所用之羊是纯自然生态放养,吃蒿草、荆棘及各种粮食等饲养的当地山羊。烹制时,煮羊肉只用清水不加任何佐料,靠所用之羊自身原汁原味的鲜嫩醇厚来体现羊肉的特有品质。

张淑玲告诉记者,煮之过程是用大铁锅先放入足量的清水,再用特制铁工具“压锅扇”压住生羊肉块,用铁钩勾入锅中,猛火烧沸撇尽浮沫后撇尽浮沫,转用小火烧煮。煮制时间约3.5小时,以肉到六七成熟为宜。煮熟的羊肉捞起后晾凉,放入凉开水中浸放3小时,使肉质均匀收缩后,再捞入大瓷水盆中加好汤,用小火文浪而养。这样养好的羊肉才达到质糯鲜嫩、熟烂易消化,并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羊肉本身营养。

记者还发现,邢记水盆羊肉在佐料上也颇为讲究。他们所用的辣椒面非辣椒所磨,而是将干辣椒用滚油炝制后捞出捣碎;花椒面也是将花椒用滚油炝好而后捣碎;芝麻用的是炒香捣碎的;韭黄葱花是用上好的韭菜洋葱切成碎末;再加入蒜汁、醋汁和盐。这些佐料混和拌匀,加上特制香菜、蒜茸和葱花,其味才鲜香味美、风味独特。

张淑玲说,他们家的“羊肉面”是有别于其他“水盆羊肉”的一大特色。所用之面条是纯手工擀制,又酥又筋道,与肉入汤同煮,鲜香可口,滋补暖胃。

记者问张淑玲,对于继承祖辈留下的“邢记”事业有何打算时,她爽快地说:“党的政策好,现在鼓励大家致富创业,像我家这样的传统美食完全可以做大做强。去年我在政府的帮助下,在县城北环新开了店铺,将店铺重新装修,规模扩大了,生意也更好了!”

走出邢记羊馆,已是午后,看着店里依然拥挤的食客,相信这家祖祖辈辈传承的水盆羊肉会源远流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